童之趣优秀作文欣赏
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11-22 00:00:00.0
  • |
  • 作者:xieli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767次

 一等奖:

经典伴我成长 

  黄冈市实验小学三(1)班  张庭玥    

一个星期六上午,妈妈背我去上奥数课。因为我的左脚骨折了,打了石膏板固定,不能行走。
      回家后,妈妈让我做奥数练习题。我坐在桌前呆呆望着题目,拿着铅笔抓耳挠腮,想了半天脑袋里还是空空如也。妈妈见就出了几个小问题提示我,我依然在那里冥思苦想。妈妈发现我连小问题都不会解答,非常生气,用手点着我的脑袋说:“你上课有没有听讲啊?是不是又开小差,去画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人啦?”我的眼圈一下子红了,不知道怎么回答。妈妈说完气呼呼地离开了,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书桌边发呆,不小心碰了一下脚,疼得我直哆嗦。
      过了一会儿,爸爸来了,坐在我身旁静静地看了一会,问我是不是有题目不会做。我默默地点头,委屈的泪水一下子从眼睛里流下来。爸爸耐心地问我为什么不会做题,我哭着说:“我上课听讲了,也知道公式,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想,脚也越来越疼了,我不想做了。”
     爸爸笑了,问我:“棒儿子,别哭了,学校不是在组织你们背诵《诵国学经典》吗?《论语·为政》里有一句话,记得吗?”  
    “记得!”我回答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爸爸欣慰地点点头,又问:“是不是还要诵读孟子的‘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’那段话啊?这些名句的意思你懂么?”
   “当然记得,昨天还复习了几遍,意思也明白,都会!”,我抹抹泪水,有点自豪地回答。
    “嗯,那我问你,脚被砸断了很痛,算不算‘劳其筋骨’呢?”“好像是的。”我不解地回答。“好的,那我提醒你一下,孟子教我们怎样对待苦难,孔子教我们只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下来还不够,必须认真思考,不然等于白学了。这样吧,你先不要做题了,想想脚疼应该怎么办,再想想老师平时是怎么教你们思考问题的,做题的时候只知道公式怎么办。想明白了,题目答案就在孔子的名句里。”爸爸说完摸摸我的头,又刮了一下我的鼻子,笑着走出了房间。
     我坐在那里,拿出老师让我们背诵的名句资料,又想了想爸爸的话。孟子说要想获得成功,做成大事,是要经历挨饿、伤病、失败的,坚持下去才能行。爸爸是不是想让我坚强一点,不怕疼啊?可是,孔子怎么会告诉我答案呢?
      唉,没办法!我一边摇头,一边拿过试卷,仔细地读了好几遍题目,突然明白了题目给出的信息,然后巧妙地运用老师教的方法和公式,一会儿就完成了三道奥数题,我高兴得脚也不疼了,只用一条腿蹦到客厅,告诉爸爸已经想出答案了。爸爸一把接住我,把我抱到大腿上,大笑着说:“棒儿子,不错嘛!是不是孔老圣人告诉你答案的?”
   “才不是呢!是我自己想出来的!”我骄傲地说。“哼哼,孔子的话没有教你读记知识时还要思考么?你自己不动脑筋,答案会从天上掉下来?”爸爸拍了拍我的屁股。
     哦,我终于知道了,爸爸是要我明白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这句话的意思。以前,我对知识只学只背但没有去思考,也不会运用,现在我对知识既读记又用心思考,所以我做奥数题非常棒了。原来,背诵国学经典有这么大的用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指导老师:胡编辑(老师的真实姓名)

 

二等奖     

 

《论语》之缘

黄冈市实验小学六(7)班    徐敏格

《论语》之于东方,如同《圣经》之于西方,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,穿越历史长河,注入你我的血脉里,让我们明白 了做人求学之道。

从小我就和《论语》结下了缘分。那是一年级的时候,一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听见“子曰: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的标准男声从我的房间里面传出来。我好奇地走进房间,只见我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台新奇的机子,声音就是从这台机子传出来的,正感觉纳闷,妈妈告诉我:为了让我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,她特地买了这台国学机,现在播放的是《论语》。我漫不经意的“哦”了一声,心想:这就是《论语》啊!回想电视剧里古人摇头晃脑的样子,我也好玩的跟着国学机《论语》的节奏摇头晃脑的不亦乐乎起来。

接下来伴随着国学机每天清晨和晚上在我耳边不停地播放着“子曰:……”我渐渐长大,虽然不太明白《论语》的意思,博大精深的论语之道却也在浸润过程中,在心中生根发芽。

我和《论语》在经典诵读中相知。三年级开始,学校第二课堂开设了经典诵读班,不知道是因为天天听《论语》的影响,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经典诵读班。通过经典诵读班老师对《论语》深入浅出的讲解,我明白了《论语》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,也理解了30多条经典《论语》的涵义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着而改之。”他让我深深的明白做人要谦虚,别人的言行举止,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,选择别人好的学习,看到别人之“不善”处,反省自身,加以改正。

我和《论语》在情景表演中交友。今年,为迎接新西兰孔子学校代表团来我校进行文化交流,学校为展示孔子文化,从六年级抽调24名同学参加《论语》的情景表演。因为我和《论语》的缘分,被选为其中扮演孔子的一名弟子。

情景表演共分为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的主题是以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为代表的“孝”篇;第二部分是以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为代表的“友”篇;第三部分是以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为代表的“学”篇。当我和同学们一起穿上那古色古香的服饰,模仿着古人的一言一行,一边表演一边朗诵着《论语》,我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孔子时代,在孔子的门下与众多弟子一起聆听孔子的教诲,重温《论语》的精髓。

通过这一次的深入学习和情景表演,我更加了解了《论语》,也深深的喜欢上了《论语》。他不仅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,也教会了我很多学习的方法,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《论语》可以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,打造了我的国家情怀,塑造了我的名族性格,让我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历史使命,为振兴中华献青春、洒热血……让我变的更加优秀!

《论语》像潺潺的溪流,流进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;《论语》像暖暖的阳光,照耀着中华民族每一寸大地;《论语》像淅淅的春雨,滋润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田……我相信,我和《论语》的缘分会越走越深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指导老师:黄邱玲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扇枕温食有感

黄冈市实验小学五(8)班 龙奕蓓


       最近我读一个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《扇枕温食》,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既感动又有些惭愧。

古时候,江夏有个孩子叫黄香。黄香的母亲去世的很早,黄香对自己的父亲十分的孝敬,为了让劳累的父亲算睡安稳觉,炎热的夏天,黄香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、枕头扇凉。寒冷的冬天,黄香想到睡觉时父亲会很冷,便用自己的身体把凉席捂得暖和了,再让父亲睡。乡邻得知黄香的孝行,都纷纷称赞他。

黄香的故事让我感到羞愧不已。黄香如此孝敬父亲,可我却相反总是让父母来呵护我。在炎热的夏天停电了,为了能让我睡安稳觉,爸爸妈妈总是拿着轮流扇子给我扇风,可我还不满意,还不停地耍脾气,大喊:“热死了!热死了!”那时我像个骄傲的小皇帝自私极了, 一点儿也不体谅父母的感受。

在寒冷的冬天,睡觉时爸爸妈妈怕我冷,总是用宽大、热乎乎的手掌捂着我的脚丫,给我取暖。平时,家里有什么好吃的、好喝的,总是归我,全家人都围着为我服务,只要我高兴全家人跟着乐。回想起来,真的觉得我好像一个傲慢的公主。

儿女应该是孝敬父母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,但是现在在我家却完完全全地相反,却是父母和长辈来照顾我,百般呵护我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,无视他们的爱和辛劳。
   爸爸每天下班回来时,已经筋疲力尽了,特别需要休息。可是我却一点也不理解他,在家里大喊大叫:“老爸!老爸!快来陪我玩呀!”爸爸有时拗不过她,只好来陪我。有时却说:“明天 再玩好吗?爸爸有些累了。”我却一肚子不高兴,还故意制作出一些刺耳的声音,来干扰老爸的休息,好让他向我妥协。

读了《黄香温席》的故事后,回想起这些我太惭愧了。亲爱的爸爸妈妈,谢谢您们对我爱和照顾!从今往后,我再也不当小公主了。爸爸,您工作家后我也给您按摩,让您不那么筋疲力尽。妈妈,以后天冷我也用手给您取暖,炎夏,您做饭时我也给您扇风!让您凉快一些。

是啊,黄香这种孝敬父母的品德,多么值得我,值得更多青少年学习,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。从今天起,我就从孝敬父母的小事开始,让孝敬父母的品德传承到下代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指导老师:邹春玲  卢丽君

 

 

 

我和黄香比童年

黄冈市实验小学三(1)班 汪欣妍


       古时候,有一个小孩叫黄香,住在江夏,他的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,就去逝了,他特别伤心,所以黄香特别孝顺他的父亲。

夏天天气热,黄香就帮父亲扇风驱蚊。寒冷的冬天里,黄香家里穷,没有垫褥只有凉席,想到父亲白天干活那么辛苦,晚上睡觉很冷,他就每天趁父亲干活儿的时候,无钻进父亲的被窝,用自己的身体将父亲的凉席捂热再又悄悄地起来。父亲每一次睡觉的时候,都在想为什么我的被子里这么暖和?最后父亲终于知道是黄香钻进他的被子里帮他捂热的。后来“黄香温席”的故事很快传开了,黄香成了出名的大孝子。

读了黄香温席的故事,我觉得自己和黄香相比差远了。在家里都是长辈们来伺候我、呵护我,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做一点事情。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好多好多的心血,爸爸妈妈他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,爷爷奶奶每天为我做饭,送我上学,接我放学,给我买吃的、买喝的,可我没有为他们做一点事情,有时还不高兴使性了经。

我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香比起来差的太远了,他虽然那么小,却那么体贴父亲,以自己的行为表达对父亲的爱和孝心。黄香的故事让我醒悟,我以后不能再这样了,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回报长辈们。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就给他们倒茶,帮他们照顾弟弟,好让他们放松心情,帮奶奶洗衣服、晒衣服、洗碗……让奶奶不再那么劳累。学会自己上学和放学,减轻爷爷的负担,帮他们捶背,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。当他们无聊的时候和他们聊聊天,说笑话,讲一讲在学校发生的越事,和家人一起分享我的快乐。

最后,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爱帮助家中及身边的老人,上车的时候,没有急事先让老人上车,老人没有座位,给老人让个座,过马路,有老人在你的身边,不要急着走,扶着老人过马路。

这就是孝,孝就是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去关心长辈,让长辈们乐享晚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指导老师:胡编辑(老师真实姓名) 卢丽君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诵经典,明“四知”
          黄冈市实验小学六(7)班  江师柠

指导老师:黄邱玲

从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班以来,国学就走进了我的心中,也对我产生了特别的影响。

读了《资治通鉴·杨震四知》后,我对“四知”这千古名句久久回味,并对杨震这位为官正直的君子印象深刻,古人同样也十分景仰君子:君子正直,时时自醒。东汉时期,有个叫杨震的人,为官清廉。一次,在赴外地上任的时候,路过一个县城,这个县令是他曾经荐举过的一个官员。听到杨震到来,县令晚上悄悄去拜访,带上十斤黄金作为礼物,表示感谢并请以后再多加关照。杨震当场拒收礼物,县令悄悄说:“幕夜无知者。”杨震生气地说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说无知?”县令只好灰溜溜地走了。

这段典故也不禁让我想起当值日班长时发生的一件事。

那天,黄老师说第二节课上要查值日记载本,被记“批评”的同学要重罚。第一节课后,好多同学都跑到我这儿来偷偷“打听”自己的情况,有的甚至想走后门。

“好人,求求你了,把我的名字擦掉吧!我以后坚决改正。”

“亲,帮个忙呗!我知道你不会见死不救的。”

“快把我的名字擦掉,要不然,小心我揍你!”

有人的请求,让我觉得不怜悯一下她是个错误;有的是我的好朋友,一下子拒绝,于心不忍,拉不下面子;有人要报复,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……一时间各种复杂的想法涌上心头。

可是,我一咬牙,坚定地一一回绝了。当时也不知怎么回事,一瞬间,脑中浮现的却是以“四知”激励自己清廉自持,刚正不阿的杨震。正是这位君子,教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。

我一直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,直到现在也这么认为。虽然这只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,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、生死抉择,可是,身为值日班长,我就应当履职尽责,决不能因“义”小而不为!

今日,再次诵读《资治通鉴·杨震四知》这则典故,一时心潮起浮,有感而发:我更坚信那件事我没有做错,而且我更相信,我以后也会这么做。思今,明“四知”,真是受益匪浅啊!诵经典,传承中华美德,是我们的责任。这些经典国粹,一定可以走出这千年典籍,走进我的内心深处,一生伴我左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指导老师:黄邱玲